洞頭建縣初期,干部緊缺,黨員很少。鄉鎮尚未建立黨的組織。至1953年底,洞頭縣共有中共黨員108人(這些中共黨員大多是外來干部),建立了區和部門的基層黨支部7個。
1950年1月22日,省委發出了《關于劃鄉建鄉的工作指示》。9月,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結合整黨建黨在全省展開一個民主建政運動。
1952年2月,洞頭海島開始在各鄉鎮建立人民政權。由于地方干部非常缺乏,為此、駐島解放軍部隊派出105名干部,幫助地方組建人民政權,駐島解放軍部隊派出的干部兼任了大多數鄉鎮的鄉鎮長職務,鄉鎮人民政權得以順利建立。
至10月,洞頭縣境內的9個鄉鎮改為17個鄉鎮;其中有7個鄉鎮的鄉鎮長仍由駐島部隊干部兼任。任職最久的駐島部隊干部兼任到1954年4月。駐島解放軍為洞頭海島基層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基層人民政權建立后,縣委注重對干部的培養選拔,尤其是注重培養婦女干部和不脫產干部,把一些立場堅定、在對敵斗爭和互助合作化運動中沖鋒在前的優秀分子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至1954年底,全縣擔任副鄉鎮長的婦女干部5名、不脫產干部4名。
1955年1月,洞頭縣第一個鄉鎮黨組織——中共洞頭縣鹿西鄉支部委員會成立,2月,中共洞頭縣北岙鎮支部委員會也隨之成立。至4月,洞頭縣已有農村黨員195名。1956年2月,撤區并鄉后,尚未建立基層黨組織的鄉也都建立了黨支部。至此,全縣各鄉鎮均建立了黨支部,黨的組織不斷壯大,并發揮了重大作用,推動著基層的發展進步。
據洞頭區檔案館
關鍵詞:
編輯:唐文靜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